8090后出生独享阖家宠爱的独生子女们,终于快到了要供养父母的时候了。
25岁的李曼设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:一份体制内的稳定工作,一套能容纳自己和父母的房子,房子周边必须配套三甲医院(最好十分钟之内能到达),浴室要有防滑垫,淋浴房要有老年人专用的扶手……总之,每个细节都要优先考虑父母的养老需求。
在她看来,这“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”大概是她身为独生女最合适的安排。
规划清单上,稍远的旅游城市被近处的旅游景点替换——父母年纪大了,出远门不方便。尽管自己喜欢迷你型的小车,但还是得买个SUV,因为那样载着爹妈方便。曾经那些想要“出去看看”“去到更远地方”的想法,当下都为父母的养老问题让了步。
在“一家三口”的家庭结构里,李曼清楚地知道,自己像是父母手里的风筝线,终归有着很深的羁绊,难以割舍。她也意识到,这种羁绊将否定她未来人生的诸多可能。
孤独
五一假期一个悠闲的午后,电话铃突然响起。电话那头,李曼的母亲急促又慌张:你快过来,我被车撞了。
到事发现场五分钟的路程里,李曼脑补了母亲瘫倒在血泊里、毫无意识的各种场景,她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。看到倒地的母亲意识清醒,只是腿部骨折了,她长舒了一口气,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。
车祸现场围了很多人,但谁都指望不上。救护车20分钟后才到达现场,还没来得及换掉睡衣的李曼跟母亲一起被送往急诊科。
父亲是远洋渔船上的一名技工,常年在海上漂泊,除了禁渔期的两个月,大多时候家里只有李曼和母亲一起生活。她不得不把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的母亲独自留在急诊科,自己趿拉着拖鞋跟肇事司机沟通、和医生确认治疗方案。在医院的报告处和缴费处来回蹿。
羁绊
李曼只能靠自己。
在医院陪护的日子,她偶尔也会羡慕多子女的家庭,兄弟姐妹绕膝而坐,轮番照顾老人。她会不自觉地想,没有可分担的兄弟姐妹,将来若是母亲生病,自己还能做哪些准备?
李曼知道,父母的养老早就和自己未来的人生挂上了钩。初中开始,父母就会在不经意间提及,“我们未来就要靠你了”“我们没有别的期望,只想把你抚养成人”……临近毕业,父母还是会再次提醒她择业要离家近,回到家乡来。
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“我是独生女,不远嫁,要回到家乡工作”的想法像是刻在骨子里,时不时地冒出来。“为什么要跟我的人生绑定?就不能有我自己的选择吗?”逆反的念头时常会窜出来,但多数时候矛盾又被自我化解:他们也的确只能靠我了。
反向依赖
“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”小组里,有人倾诉独生一代在养老问题中面临的两难,也有人吐槽为什么父母对自己有很强的控制欲。
有媒体指出,独生一代现象强化了“亲子一体化”心理。由于只有一个孩子,过度的“爱”导致父母对子女产生了“反向依赖心理”——如果子女不依赖他们,他们就感到失落。
多数人都在努力与父母建立边界。有人在网上发帖咨询能建议退休的父亲尝试什么样的休闲活动;有人帮无业的母亲物色新的工作机会;有人问起什么样的养老院适合老人社交……
(为保护受访者隐私,李曼为化名)
作为90后的小编我也有这种忧虑,父母在不远行,工作生活都在父母身边,父母有事也能回应到,当然,也有考虑以后真正的赡养老人情况,等有能力了买一套四房大的房子,为父母留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,随时随地可以在我这儿住着,我想这是很多8090后考虑的问题,不少老人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,自己的社交活动也比较少,基本上围绕着子女,帮子女照顾儿孙,相互照顾,最终还是回归到买房,所以能买得起房的朋友们还是买大的一点的好,小编的忠实建议。